济南 [切换站点]
热门站点
好店入驻
微信扫一扫打开
入驻好店
发布信息
微信扫一扫打开
发布信息
济南同城头条  >  本地  >  国家级推荐!莱芜这些中国传统村落,现在出游正当时!
国家级推荐!莱芜这些中国传统村落,现在出游正当时!
2023年07月13日 01:37   浏览:6571   来源:济南今日信息实习记者

七月阳光灿烂,处处欣欣向荣

当古朴被生机唤醒

古村的山山水水都焕发出新的活力

跟小编走进莱芜这几个古村

感受传统村落的清幽诗意吧!


1

卧云铺村


卧云铺,位于莱芜区茶业口镇,就像它的名字一般,坐落在半山腰,常年云雾缭绕,是一座藏在云间的古村

▲摄影:王啸

村北一座东西走向的山脉逶迤连绵,山势险峻,有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10余座,霹雳尖、卧龙山、摩云山三山一线;山顶的齐长城遗迹蜿蜒盘旋,站在高处,还可以观赏到明清古梯田的独特景观。

▲摄影:李锋

卧云铺除了俊秀的群山外,村中房舍也别具一格,大都以当地的“十八行子”石头垒砌而成,走进村里俨然走进一座石头城堡。

▲摄影:王啸

村内现有石屋院落200余座,石屋原始质朴,古色古香,建造独特,村内分布着多处泉水,为村庄增添了几分灵性。精品民宿环境恬静优美,房间供不应求。

▲摄影:陈姻

村内有多个农家乐,各式的农家饭全是原汁原味,别具特色的土炉炖鸡备受游客喜爱,来这里一定要尝尝。

▲摄影:邵凯

2

马杓湾村


在莱芜区和庄镇与博山区接壤的地方,有一个三面环山,依山傍水,古老又美丽的小山村——马杓湾村。
马杓湾村先后获得“中国传统村落”“国家森林乡村”等称号,这里有山有水有古迹,齐长城、马杓湾、太平桥、私塾、袁家大院、志公洞......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古迹吸引着人们前来探访。

▲图源:THU杓华乡约

村两委邀请从马杓湾村走出的清华大学建筑系博士袁周,在村内建起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。经多年规划设计,目前村内已建成崭新的民宿,接待八方来客。


▲图源:THU杓华乡约

村内的乡村振兴实践基地,涵盖了研学工作坊的功能,可用于研学的教室、民俗工坊、办公室、大会议室,以及用于展览的接待中心,可以完成30人左右的小团体游玩多日接待和80人的会议单日接待。

▲图源:THU杓华乡约

3

潘家崖村


潘家崖村海拔700多米,山势高峻,整个村子依巍峨的山崖而建,如同坐在大山的巨膝上。

绕行一段通往潘家崖的“天路”,便可看到这个隐于大山中的村子,犹如一处世外桃源。


▲摄影:李庆林

站在潘家崖村远眺,山野远阔,山下的梯田层叠有序,绿树红花相映衬,风景简直不要太美。

▲摄影:李锋

在村南的悬崖边,一棵有着千年树龄的柘树。它半个身躯已经伸到山崖之下,似摇摇欲坠,却顽强生长,如蟠龙一般,风骨犹存,夏天则会枝繁叶茂,柘果累累。

▲摄影:李锋

村内因地制宜打造了 “石屋人家”“崔家小院” 等多家民宿,游客可以静静地小住几天,吃农家饭菜、住农家庭院,感受大山深处的慢生活。


▲摄影:李锋


4

逯家岭村


“冲了泰山顶,冲不了逯家岭”,茶业口镇逯家岭村又被称为“悬崖上的村庄”。

▲摄影:邵凯、王啸

村子中房舍大多为村民就地取材,用石头筑成,坚固异常,有些老屋已历经数百年风雨而保存完整。

村口的老槐树枝干粗壮,据记载显示树龄已有1000年的历史,历史在它身上留下深深的痕迹,但仍枝叶繁茂。

▲摄影:李锋

村中一座二层石头小楼格外引人注目,相传是明朝崇祯年间的孙阁老(孙将斡)故居。

▲摄影:王啸

逯家岭村中有石屋院落上百座,其中最有名的要数逯家大院。这是一处建设规格较高的四合院建筑,建筑工艺精美、规制严谨,至今保存比较完整。《那年我还没长大》《安家》等许多电影主场景在此取景拍摄。

▲摄影:王啸

村头有农家乐饭庄,野菜、炖鸡、炖鱼等是特色。山崖之上品食野味,赏风景,心旷神怡。

5

中茶业村


茶业口镇中茶业村东西分别与上、下茶业村接壤,一条小河穿村而过,背山靠水,钟灵毓秀。底蕴丰厚的红色文化,年代久远的古物古迹,别具一格的民间文艺,处处展现着独特的乡野魅力。

▲摄影:王平

村内主席台巍然屹立,坐拥中茶业村的中心位置,周围古柏守护,气势恢宏,庄重严肃。

▲摄影:王平

村内尚存古迹众多,齐鲁古商道经过村中,村中间的官屋,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,曾是古商道上商旅们休憩住宿的重要场所。

▲摄影:王平

村中小河北岸的古槐,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古树,枝繁叶茂,也有数百年历史。小河不远处有一天然泉水——长寿泉,四季不断流,滋养着世代中茶业人。

▲摄影:谢少成
中茶业村传统民间艺术瑰宝“抬芯子”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,是莱芜区一张亮丽的民俗文化名片。

6

青石关村


位于和庄镇的青石关村因村北的青石关而得名。

▲摄影:李锋

青石关是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齐长城的重要关隘,东西两面高峰夹峙,地势险要。素有“齐鲁第一关”之盛名,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,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。
千年岁月,南来北往的车辆在坚硬的青石上轧出了一道道深深的车辙,足以证明历史的久远。

▲摄影:李锋

和青石关相伴已有百年树龄的国槐,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,这让每个看到它们的人惊叹不已。村中的老屋也装满了那段烽火繁华的历史故事。

▲摄影:李锋、褚延锋

7

娘娘庙村


娘娘庙村位于莱芜区与章丘区的交界处,北依齐长城,南望吕祖泉,村中有一条石板街古商道,从明清古宅中穿过,直通锦阳关,是当时莱芜至济南的主要通道。

▲摄影:王平

村内古迹颇多,有“八大景”之说:换门关、石人前、八盘山、地牢狱、青龙湾、八棱桥、锦阳关、千层顶,其中最出名的要数齐长城锦阳关。
村西南八盘山上原建有娘娘庙,故名娘娘庙村。如今的娘娘庙已拆除,有村无庙,但曾经的辉煌仍深深留在人们的记忆中。
▲摄影:邵凯
锦阳关城门的建筑是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式样,设计独特,巧妙绝伦,威武壮观。
在村西,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巨石隆起带,当地人称之为“石人前”,石壁上的摩崖石像雕刻精美,惟妙惟肖。

▲摄影:王平

8

上王庄村


茶业口镇上王庄村北傍齐鲁长城,章莱河水环绕大半个村庄,自然风光秀丽,历史底蕴厚重,文化传承悠久,民风更是敦厚朴实,是名副其实的“宝藏”村。

▲图源:济南日报

村里有齐长城四大关之一的黄石关,因西面有黄石悬崖而得名,有“秦皇古道”遗迹,也有多处和孟姜女哭长城有关的遗址,建有“齐长城黄石关孟姜女民俗文化博物馆”。

▲摄影:王平

来到这儿,听到最多的就是孟姜女的传说了,在孟姜女文化博物馆能很好地了解孟姜女哭长城的历史文化。2014年,“孟姜女传说”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。

这里还积淀了深厚的红色文化,刘俊林殉国处、《泰山时报》旧址、章丘抗日县委成立会议旧址、淄川抗日县委成立会议旧址等保存较为完好。

▲摄影:王平

赢秦文化、关隘文化、孟姜女文化、红色文化......众多历史文化遗迹如同珍珠一般散落在上王庄村的角角落落,成为一道靓丽而独特的风景线,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参观。

9

中法山村


在莱芜区东北部山区,沿齐长城一线分布着5个古村,分别是下法山、中法山、上法山、卧云铺、逯家岭,被称之为“一线五村”。

中法山村东邻上法山村,西接下法山村,村里的古建筑和人文景观随处可见。

▲摄影:王平

贯穿村东西的青龙街,材质为本地青石。整条街道宛如一条长龙卧于中法山村5大胡同面前,不仅记录了先人的智慧和正气,更是留下了一道靓丽的风景。

▲摄影:王啸

吴氏中医老宅,历代相传,采用二郎担山式设计,大门两侧有精美石雕,左侧为一茶壶,寓意“悬壶济世”;右侧为两茶杯,表示当时的主人家能开方抓药,可谓匠心独特,别具一格。
▲摄影:王啸
村中还有清朝光绪年间的挑檐石砌房、石台阶、石碾、石磨、石板路散落村内各个角落,构成了一幅沧桑古朴的画卷。

10

吕祖泉村



吕祖泉村隶属雪野街道,东与鲁地村相接,北邻娘娘庙村,南邻上游村。这里有山,有水,有传说,是个安静惬意的古村落。

▲图源:如尘走天涯

吕祖泉村名来源于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。相传,吕洞宾等八仙由西天云游去东海,途经此地,发现这里的百姓困于无水,吕洞宾便在山下指地为泉,为村民们解除了缺水之忧。

人们把吕洞宾尊称为吕祖,将山泉命名为吕祖泉,并将村名定为吕祖泉村。

图源:山东水利

村里处处是八仙文化,何仙姑的仙乳石,蓝采和的石花篮,韩湘子的吹笛台等等......一处遗迹一个故事,一处景点一种特色, 形象通真,妙趣横生。因地处要道,村内现在仍保有古井、古道、古桥、古门楼等。

▲ 图源:如尘走天涯

▲ 图源:如尘走天涯

如今,吕祖泉村像一位老者,一直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街容街景。老而不衰,生机盎然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。

END

本期编辑 ‖ 宋潇萌
统筹策划 莱芜文旅



往期回顾

山川知夏,夏意满塘!莱芜的荷花开了!

雨后初晴,雪野湖云彩满天,美成仙境!
喜欢就点这里

↓          ↓

头条号
济南今日信息实习记者
介绍
我是济南今日信息的实习记者小李,很高兴为大家服务,我们会越来越好,一起加油吧!
推荐头条